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六十六章首战豫中二(5 / 6)

加入书签

团军司令。李上将的阵亡。让溃军本已经低落的士气。更加低落。日军12军司令官在的知28集团军抵达临汝的消息之后。立即从围攻洛阳的部队中抽调已经占领汝阳、嵩县正向北攻击前进的37师团。已经占领洛宁之战车师团之第6战车旅团、机动步兵第三联队、机动炮兵第三联队。以及已经抵达洛阳外围正向洛阳发起猛攻的110师团。分别从北、西、西南三个方向向刘家辉指挥的四个师扑来。战车第三师团和第110师团的南下。极大的缓解了洛阳守军的压力。在面对着只剩一个6师团的日军攻城部队。担任洛阳防务的15军这支河南本土。由豫军改编过来的部队。尽管装备因为不是嫡系。而没有换装美械装备。但是在该军军长的指挥下。与69师团你攻我守。打的是难分难舍。那位一路狂奔。为了装自己搜刮来的财物将战防炮都丢掉的战区长官。这次倒是干了一件好事。他丢下的26门战防炮和数量充足的炮弹。在此次洛阳守卫战中立下了大功。守军凭借这26门战防炮死死的顶住了在两个战车中队掩护下进攻洛阳的69师团的攻势。固守洛阳直到完全解围的那一天。针对日军主力暂时放弃洛阳向自己四面围攻上来的情况。刘家辉立即调整部署。刘家辉以预备90师沿小店至伊河部署。阻击由汝阳、嵩县向东攻击的日军37师团。以202师北上白沙。伊川一线阻击由洛阳南下的日军110师团。自己则亲自指挥202师和暂10师对付这个战车第三师团。在紧张调整部署的同时。刘家辉电令鲁山一线的张恩华立即向东展开防御。阻击许昌、漯河一线之日军27师团。命令带领后续部队三个师的许洪亮不必来临汝。而是向汝阳、嵩县一线攻击前进。切断37师团之后路。在占领汝阳、嵩县之后。除以一个师的兵力。配合主力围歼37师团之外。其余部队由许洪亮指挥。立即北上渡过洛河。向正在灵宝一线与第八战区支援部队激战的日军侧后迂回。5月24日。就在28集团军各部先后与猛扑过来的日军发生激战的同时军委会发布了最新的人事命令。对于此次溃败负有领导重大领导责任。作战不利的原第一战区正副司令长官就的免职。调陈部长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南省主席。刘家辉任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一战区前敌总指挥。实际上现在一战区原属各部队在日军的攻击之下。损失惨重。更是有相当一部分部队在溃退过程中被当的农民缴械。就连那为飞扬跋扈的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本人都是化装成伙夫才逃了出来。一战区各部队现在无论是兵员还是装备损失惨重。不算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洛阳防守战。仅仅在之前的一个月作战中。一战区各部队就损失各种山野炮上百门。轻重机枪数百挺。步枪上万支。这些装备除了少数在战斗中损失的之外。大部分都是溃退中被抛弃的。很多部队在逃到豫西的时候已经两手空空。其武器不是在溃逃中丢弃。就是在溃退途中被当的农民缴械。就连31集团军总司令部和直属队也被缴械。武器电台损失余烬。部队也跑的到处都是。许洪亮在率军途经一战区各部队向西溃退路线北上的时候。一路从当的百姓的手中。仅仅崭新的美制步枪就收缴了上千支。还不算一路捡的二十多门美式山炮、战防炮和大量炮弹。这些火炮连同汽油耗干的牵引车一起被抛弃在公路上。这还没有将收拢的近万人的散兵包括在内。正在与日军激战中的刘家辉在接到许洪亮的电报。不禁破口大骂这些人崽卖爷田不心疼。比英国人还能败家。早知道一战区还是这么不顶事。自己在缅甸干吗如此拼命。弄来这么多美援装备。却让他们如此轻易的抛弃了。最让刘家辉心疼的是。经过抗战这么多年来的消耗。数量已经极少的。只有几个最重要战区才有少量配置的。一战区直属的两个炮兵连的六门德制150毫米榴弹炮也被这些人给扔在溃退途中了。美国在去年开罗会议之后。虽然大幅度增加了对华军事援助。但是援助武器大多数是以轻武器为主。重武器除了75毫米山炮和榴弹炮之外。就是105毫米榴弹炮的数量都不多。除了2集团军之外。只有几个王牌军。例如第5军、18军、74军等少数几个王牌军才少量装备。至于155毫米重榴弹炮更是一门没有。国内的炮兵到目前还是以75毫米和76毫米山野炮为主。大口径火炮除了缴获的日式150毫米榴弹炮之外。就是这些千心万苦保存下来的。数量已经不多的德制150毫米和105毫米榴弹炮。这些在日军战局绝对优势的的空火力下。极难保存下来的重炮。居然被这些极度败家的家伙就这么的轻易给抛弃了。甚至在抛弃前连破坏都没有破坏。牵引车上除了没有汽油之外。一切良好。这次国军换装。一战区仅仅全部已经美械化的军就有两个。这还不算经过内部调整之后全法械装备的部队和三个半美械军。这么多的武器装备。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就这样被轻易的抛弃了。这些部队在刘家辉看起来。整个一群败家子。人家英国人在溃退的时候。除了身上留下最后一块遮羞布之外。所有能扔的东西都扔了。是因为人家有钱。和美国哥们的关系也比你中国铁。可以轻易的从美国人手中在要。实在不行自己也可以生产。人家自己有足够的兵工厂。可你中国人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一年生产的那点军火还不够战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