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4)
显然是因为安乐公主的存在会提醒他,他这个皇位是怎么来的,如今朝夕之间不得安稳,便失去了先前的从容,越发的介怀起广燕王的血脉,如今朝野大乱,他作为皇帝却什么都做不了,一种焦虑的不安全感让他失去了往日的风度。
偶然一次在行宫内撞见,皇帝甚至当众呵斥安乐公主不守妇道,没有照顾好丈夫,却不避讳随侍御前的起居郎李文芳。
对此,安乐公主只是默默忍受,反而衬得皇帝气量狭小,心思昭然可见。
然而从古至今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于是皇帝的所作所为虽然招致了一些非议,但也没有人多说什么。
然而皇帝的喜怒无常却越发的过分,宫女不过是梳头时弄疼了他,皇帝就当即暴怒,拿起花瓶来砸得宫女头破血流,可是他将人打了之后,却将自己吓住了,很不体面的披头散发逃出殿内。
一个暴虐无常,胆小如鼠,懦弱丑陋的人竟然高坐龙椅,掌握着这个国家的兴衰——
人们本来就对这个皇帝失去了信心,如今这样的传闻更是雪上加霜,连民间都流传着取笑皇帝的童谣,百姓更是恨不得快点来个什么人,抢了这皇帝的龙椅算了!
而皇帝如今敏感得过分,越是觉得坐不稳位置,就越是如惊弓之鸟一般,他显然是感受到了朝臣的态度和宦官对他的敷衍架空,虽然民间的消息很少能得到他的关注,但是他还是知道了如今百姓的热烈期盼,盼着有人能取代他的位置,把这个德不配位之人赶下龙椅!!
皇帝在内宫发了好大一通脾气,连宫人都不敢进去收拾被砸毁的宫殿。
但这件事显然让他陷入了一种新的恐慌,皇帝很急切地要改变这种情况,甚至主动要求宦官将奏折上给他批阅,然而随后,他就自得地下了一道谕旨。
他要当众处死乱国妖妃,也就是圣仙夫人,以正视听,还天下公道。
皇帝在谕旨中列举数道罪名,比如圣仙夫人祸国殃民,乱政惑主,然后又列举圣仙夫人对太后不敬导致太后暴死,恃宠而骄横行宫内等等林林总总的罪行,总之是把一切能推到她头上的都推了,恐怕百姓一看,原来朝廷和皇帝的一切错误都是由这个女子引发的,那么皇帝将她赐死,那一切问题迎刃而解,情况都要变好了吧?
但恐怕天下人没几个是傻子,难道看不出皇帝只是给自己寻找了一个替罪羊吗?
古来褒姒杨妃祸国之论,如今落在圣仙夫人身上,实在是不那么令人服众,一来这女子本身就是罪犯,是皇帝金口玉言将她从牢狱中释放又令她御前献舞,二来她顶多算是一个邪,教用以传播声名蛊惑人心的道具,既无外戚,也无政治野心,要说她乱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皇帝下的谕旨只是再一次将他的轻薄懦弱毫无担当展现给了天下人,江南知府,名动天下的大儒苏大人得知这个消息之后,竟然悲愤之下投水自尽,显然,他是对这个皇帝彻底失望透顶。
藤颇塔吉被下狱之后,第三日就要应天门下当众处死,以平息民众和老天的怒火,皇帝期盼着这会是一场盛大的表演,非常迫切的需要用她的惨死来给一切指责画上句话。
辛渺对这一切都感到无比的荒谬:“让女子为他的荒唐和不作为顶罪,死了一个圣仙夫人,他的皇位就稳了吗?!”
有些时候真是必须要身处其中才会切身感受到的怪诞可笑,所谓末代王朝,什么仁义礼智信都天崩地裂,真是怪事频出。
处死圣仙夫人的这一天,辛渺直接从客栈消失了。
陆小凤一阵大呼小叫:“不得了,她指定要去劫法场,我就知道她不会坐视不理。”
朋友们对此反应不一,展昭更惊愕,也许是因为辛渺素来低调,也不见得多么热衷于旗帜分明地要‘谋反’,先前主导妖祸都算是事出有因,但她光天化日之下敢去劫法场,更让人清晰感受到此人对皇权的蔑视。
这就是她和江湖中人分明不一样的地方,以武犯禁虽然是常态,但是谁也不会切实的行谋反之事,因为这些江湖中人虽然天生对朝廷反骨,却也会在无形之中认同天地君亲师,仁义礼智信这一套。
她此去劫法场……会真的只是劫法场吗?
白玉堂低声嘀咕:“她不会一气之下把皇帝拉下马吧?”
谁都不敢说这不可能,包大人急忙说:“你们都快去看看,莫要出什么大事!”
简直不敢想,皇帝若死了,现在只会更乱,北戎西域一旦得知这个消息,就算是傻子也该晓得趁着这个朝廷大乱的机会发起猛攻!
应天门下,法场已经高高架起,经过先前应天门之乱,此刻可以说是厉兵秣马,不仅有御林军重军把守,还有杨氏所统辖的皇城军队,严密地在门下铸成重重防线。
今日不是个好天气,重重的阴云倾覆在威严的行宫之上,冰冷急促的雨水洒落人间,寒风呼啸而过,只让人觉得牙关冷战连连。
但皇帝的表演场下,仍然挤满了观众,这一场对祸国妖姬的处刑,皇帝本人会在应天门上观看,他要
↑返回顶部↑